您好!歡迎來到河北巨靈儀表制造有限公司
設為首頁|收藏本站|聯(lián)系我們|英文站
您當前位置:主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(yè)資訊 >

計量儀表傳統(tǒng)運營模式弊端顯露 或需要第三方服


發(fā)布時間:2017-02-24??文章來源:未知
    在我國,電力、自來水、燃氣及熱力供應,一直延續(xù)的是“誰供應、誰選表、誰裝表、誰抄表、誰收費”的貿(mào)易結算運營模式,并且很多供應單位有與自己利益相關的計量儀表生產(chǎn)企業(yè)。
  


  各種體系利益博弈產(chǎn)生的國家標準、行業(yè)標準,很多地方已經(jīng)不再適應需要,亟待在團體標準推廣過程中進行標準編制方式和評價方式的改革。
  
  雖然計量儀表由國家技術監(jiān)督部門監(jiān)管,但傳統(tǒng)運營模式存在的弊端,形成了慣性,已經(jīng)不適應技術創(chuàng)新、管理創(chuàng)新形勢的需要。
  
  為破解電力、自來水、燃氣及熱力供應單位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造成有失公允的難題,應借鑒發(fā)達國家引入“抄表公司”的做法,建立“第三方服務系統(tǒng)”,在供應和消費之間建立公平交易的橋梁。
  
  以示例闡述建立第三方服務體系的重要性。
  
  關于公平交易
  
  為什么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在商場設立“公平秤”,是因為買方不相信商家電子秤的準確性(懷疑商家在秤上做手腳)。那么買方是否可以自己帶電子秤進行稱量呢?可以,但只能做比較和驗證用,商家也不會同意按照你的電子秤進行貿(mào)易結算。
  
  但在電力、自來水、燃氣及熱力供應中,自己采購計量儀表、自己安裝、自己抄表、自己收費,已經(jīng)成了慣例,明顯存在不合理現(xiàn)象,但要消費者自己選擇計量儀表,供應單位也不會同意,理由很充分:“不好管理”,因此,引入第三方服務,勢在必行。
  
  關于技術監(jiān)督改革
  
  投放市場安裝的電表、水表、氣表、熱表、電子秤等計量設備,都是經(jīng)過技術監(jiān)督局根據(jù)相關標準檢驗合格后發(fā)放許可證的,理論上是不應存在“有失公允”情況的。但是,當消費者感覺自己家新裝的某種“表”明顯地比原來的表“跑得快”,直至訴訟到法院,在法定檢測機構的測試后,基本都是敗訴的,為什么呢?
  
  拿水表為例,按照現(xiàn)行的評價標準,如果你原來的水表的誤差是-4%,是合格的,而你新裝的水表的誤差是+4%,如果你習慣性在Q1流速和Q2流速之間用水,新舊水表之間的誤差就是8%,你感覺水表“跑快了”,是完全正確的,但送到技術監(jiān)督檢測部門,按照現(xiàn)行的評價標準,水表仍然是合格的,所以,你一定敗訴。
  
  關于標準改革
  
  很多標準和評價規(guī)則,已經(jīng)不再適應新技術和新形勢發(fā)展的需要。
  
  仍然以水表為例,如果以Q3常用流量和量程比作為評價水表性能優(yōu)劣的標準,那么,水表在檢測時最多檢測7個固定流量點,而這些固定的點都是可以人為修正為合格的,特別是電子水表,很容易做到,但其它流量點就不一定滿足誤差的要求,在用戶用水習慣不同的情況下,差別還是很大的,因此,現(xiàn)行的標準需要修改。
  
  例如:技術要求、試驗方法、檢驗規(guī)則,本來是連續(xù)的,一定要分開,讓閱讀人員一個標號一個標號去核對,缺乏人性化,不但閱讀人員會感到疲勞,就是標準編寫人員,也會經(jīng)常搞錯,很多國家標準的《修訂單》就已經(jīng)表達了這種格式存在的問題。
  
  引用標準過多,造成主次不分,主題不突出。八股文格式的編寫文風,對依據(jù)標準實施的人員來說,無疑是讀天書,本來可以很好地用文字描述的規(guī)范,一定要弄得天花亂墜,云里霧里。
  
  本來《標準》是用來指導實踐的,過去的觀念是,把掌握“標準”作為制衡同行的一個手段,因此很多部門和機構,動用各種資源,爭先恐后制定標準,結果“標準”一大堆,互相矛盾,變成了沒有標準。標準制定的組織者,就是抓住參編單位希望通過標準制衡同行的目的,大肆斂財,把一個學術的東西,演變成發(fā)財?shù)氖侄巍?/span>
  
  我贊成推動團體標準的實施,以標準指導這個團體的生產(chǎn)實踐,所以,應在推動團體標準時,對相關政策加以改革。
  
  關于檢測方式改革
  
  很多用戶并不清楚,計量儀表,技術監(jiān)督局只對3只樣表檢測合格負責(廠家有很多方法讓它合格),然后根據(jù)現(xiàn)場考核,發(fā)給《計量許可證》,你的產(chǎn)品就可以銷售了。當然,市場監(jiān)管也是要的,比如“首檢”等,但實際操作中,很多《檢測合格證》就是用來賣錢的,并且價格不菲,有的高達50元/只(張),占了產(chǎn)品成本的一大部分,其中產(chǎn)生的腐敗不言而喻,國家相關部門,應關注和改革,將重點監(jiān)管的計量產(chǎn)品,實行“寬進嚴管”政策,抽查不合格就重罰生產(chǎn)單位,從而將“發(fā)合格證”斂財?shù)男袨槎糁谱 ?/span>
  
  同樣,什么有償?shù)摹妒袌鰷嗜胱C》、《備案證》等,也是滋生腐敗的因素,呼吁國家相關部門重視和加快改革。
  
  關于新技術應用
  
  很多計量儀表的標準,是為機械計量儀表制定的,在電子信息技術如此發(fā)達的今天,用機械儀表的技術標準來衡量電子儀表,顯然不合適了。
  
  電子計量裝置,可以提升計量精度,有利于公平交易。
  
  由此看來,很多標準可以提升要求,但涉及部門或局部利益,難以實施。
  
  舉例說明,因為是供應單位選表、裝表、抄表、收費,所以,他們盡可能選擇符合標準但誤差偏正的儀表,甚至要求生產(chǎn)單位,必須調成正差。在這種情況下,有2級誤差(正負2%)的儀表,不會選擇1級誤差(正負1%)的儀表,這就是為什么高精度儀表并不受歡迎、相關標準不愿意提升的原因,他們的理由是,標準應該寬泛的,以適應大多數(shù)企業(yè),但實質是,一旦標準提升,很多企業(yè)會被淘汰出局,特別是他們體制內(nèi)的儀表企業(yè)或關系單位,這是利益集團所不希望的。
  
  不是技術做不到,是因為他們不想這樣做,利益使然。
  
  以天然氣計量為例,有資料顯示,天然氣計量,每提升0.1%的準確度,就能減少1.8億立方米天然氣的損失,帶來巨大的經(jīng)濟收益。言外之意,如果將燃氣表計量精度誤差從-1%,調到+1%,那么2%的收益是36億立方米天然氣,按照第一階梯氣價3.5元/立方米計算,是126億元人民幣,所以,不要小看儀表誤差,這跟支付寶收轉賬手續(xù)費一樣,1元錢可能對你沒所謂,但每天轉賬一千萬筆,支付寶坐收1000萬元。
  
  由于供應單位拒絕采用新技術,造成一些消費者利用傳統(tǒng)儀表存在的弊端進行非法得利:例如,利用機械水表靈敏度低誤差大的特性,每天把水龍頭開小,一點一點滴水,已經(jīng)成為公開的秘密,造成供水公司的損失;還有的消費者故意將戶用旋翼式水表旋轉90度,在小流量橫向旋轉誤差可達正常誤差的6倍,縱向旋轉誤差可達10倍,在大流量時,縱橫旋轉90度可達誤差1倍,不論在小流量還是大流量均為負誤差,即愈走愈慢。
  
  關于誰來選擇儀表類型
  
  上述分析,可以看出,供應單位堅持自己供應、自己選表、自己買表、自己裝表、自己抄表、自己收費,不是因為技術問題,也不是政策問題,是利益問題。如果這個局面不打破,計量標準的精度很難提升,供應公司安裝的儀表,也一定是偏正的。
  
  那么消費者是不是可以自己選表呢,由于管線是供應公司架設的,能源和資源是他們銷售的,除想把表調為正差因素外,他們也不相信消費者,因為消費者可能會把表調偏負,無論是偏正還是偏負,基本上都是符合相關標準的(如果供應公司故意選擇可以非法得利的計量儀表作為貿(mào)易結算的工具,則會明顯超標的)。
  
  另外,既然燃氣公司安裝預付費氣表,那么,燃氣公司應該承擔電池更換工作,而現(xiàn)實情況是,當普通電池沒電時,燃氣表閥門被關閉,用戶需要自己購買電池,這個費用超過內(nèi)置電池成本,每個用戶大致需要每月承擔一元錢的費用(堿性電池3節(jié),每節(jié)2.5元,共7.5元,每半年更換一次),這是非常不合理的。
  
  因此,引入第三方服務,選擇高精度計量設備,接受供需雙方和技術監(jiān)督部門的監(jiān)督和監(jiān)管,建立公平的貿(mào)易秩序,是政府支持的一項重要改革。

推薦新聞